泓滔公考
您的位置:
申论范文:论科技应具备人性—申论王泓滔
来源: | 作者:泓滔公考 | 发布时间: 2023-06-18 | 399 次浏览 | 分享到:

论科技应具备人性

王泓滔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正成为人的异化力量,如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埃博拉病毒的爆发等。科技若失去了人性,单一的物质追求可能带来环境被严重污染,极大地伤害着人类健康,所以应认识到人性是其重要特征。于是,我认为科技应具备人性。

科技应当为人类服务,体现人性化。某年,在河南郑州中州大道行人都没注意到在自己脚下一条隧道工程正在施工,而施工主角正是我国最新研发的矩形盾构掘进机,工期只需两个月,交通不会被阻断,也避免施工尘土和噪音污染。这则事例说明了掘进机作为最新的科技产品,在保证道路畅通、避免施工尘土和噪音污染的同时,考虑到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实现了人机分离,切实做到了为人服务,彰显了人性化的特征。塑料的发明作为一种科技产品,虽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燃烧会污染空气,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壤,这些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失去了科技为人类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非人性的一种表现。科技应当被赋予感知能力和情感,通过感知人的情感和需求,对人充满善意充满爱,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且不会有任何伤害,真正具备人性。

科技不能完全物质化,否则就丧失了人性。正如芒福德所言,科技若仅仅为了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物质,往往把科技只作为获取物质的工具,利用科技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人们反过来被科技所束缚,成为科技的奴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闲暇的时间和精神上的快乐,从而使科技失去了人性的光芒。科技应更加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如4D电影、电子书,可以丰富人们的视野和精神世界,给予人们娱乐与放松,而不单是作为物质化的工具,最终丧失人性化的本质。科技若完全物质化,将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化力量,摆脱人对其的控制,对于人类社会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丧失其应具备的人性特征。

科技是第三种文化,彰显人性的特征。科技作为第三种文化意味着科技工作者通过科技产品向公众传达他们最深邃的思想,就是把科学家的情感、价值观、理念等融入到科技产品中,让大众在使用或消费这种科技产品时明显地体味到这种文化,如舒心电扇不伤害儿童,由此展示了一种人性化的科技。科技成为第三种文化,那么科学家可以直接和大众进行对话,真切了解大众的情感和需求,设计出的产品更具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技术的高端和进步,更易为大众所接受,更具人性化。科技元素向共生性发展,是科技成为第三种文化的必然结果,这在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自主性的同时,使集体的能力最大化,集中大众的智慧为大众服务,彰显了人性化的特征。

科技肩负着社会使命,意味着其具备人性。科技不能仅仅只追求商业目标,否则就会失去应肩负的社会使命,现实生活中少数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牟取暴利,利用科技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人们的健康,如利用瘦肉精技术养殖“健美猪”,这种科技的使用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体现为非人性。科技应被注入更多“非工具性”的东西,要肩负起社会使命,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如汽车能源由油气向电力、太阳能等转变,就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考虑到了环境保护的社会使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科技也是一种生命,也有像进化一样的历程,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拓展其服务的领域,解决人类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肩负起应有的社会使命,保障社会的稳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科技的人性。

显然,人性化是科技的重要特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科技具备人性化还任重而道远,影响着科技的进步。从长远来看,科技具备人性,不仅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深远。